拍摄:罗秋生
虽从俄罗斯带队回来已有一些时日,但脑海里还留存着那里深秋的味道,翻出那时的照片细细品味,并没有找到那种令人眼前一亮的视觉巨作,唯有一份平淡的真实,留住了远方那曾经踏足的土地的味道。
下面与大家分享本次我们在俄罗斯的收获与拍摄技巧,感谢队员们对我的信任,也感谢Haida对本行程提供滤镜支持。
拍摄:罗秋生
在选择了一个可遮挡部分太阳的机位后,使用了F16小光圈拍摄,便可轻松拍摄出星芒,借由被夕阳拉出的斜影,让画面增添几分暖冬的惬意。
拍摄:蜗牛
除了拍摄广视觉的风光,旅途中使用人文焦段拍摄一些别致的小景或静物,也是对当时的一个“保温”。
拍摄:蜗牛 滤镜:Haida 100系日全食软 GND 0.9
通过后期提亮阴影固然是一种平衡光比的手段,但使用一片软中灰渐变镜在前期就解决光比的问题,而后尽量的向右曝光,比单纯通过后期提亮可以获得更好的画质,留出更多可供后期的空间。
拍摄:蜗牛 滤镜:Haida100系日全食软GND 0.9
拍摄:户外阳光
摄:罗秋生 滤镜:Haida NanoPro ND64
清晨的光线强度弱,使用一片ND64就可以获得30秒的曝光时间。
拍摄:蜗牛
同样是清晨,尝试用另外一种手法拍摄”风光”。
拍摄:蜗牛
旅途中有很多值得拍摄的情与景,跳出思维的舒适圈,除了定格风光,也要想办法留下这里的人,旅途中的美好不止一种。
拍摄:蜗牛 滤镜:Haida 100系日全食软GND 0.9
拍摄:蜗牛
通常在逆光的场景下使用中灰渐变镜的频率会很高,如前一张照片就是一个例子,但在顺光的情况下,以这张为例,哪怕不使用滤镜,仍然可以获得极佳的光比。
拍摄:蜗牛
对光影的敏感偶尔也会让你有意外的收获,质感的本质是光影。
拍摄:罗秋生 滤镜:Haida NanoPro100系 ND1000
用慢门定格涅瓦河上的华灯,对岸是已屹立二百年的彼得堡罗要塞。
拍摄:罗秋生 滤镜:Haida 100系NanoPro ND1000
傍晚的”蓝调”是拍摄城市夜景的最佳时分,此刻的灯光刚亮而天色未黑,所以相机能很好兼顾灯光与环境之间的光比关系,而慢门也是表现带有水与云元素的画面的惯用手法,在一些朋友的心目中,慢门是魔幻主义的必经之路,在我的心目中,慢门是一种提纯的好办法。
拍摄:蜗牛
我们对俄罗斯人的认识通常离不开“彪悍”这个标签,而在这个偏远的小镇上,映入眼帘的更多是俄罗斯人的“浪漫”,可能一千个哈姆雷特当中,拍摄者看到的是浪漫的那一个吧。
拍摄:蜗牛 滤镜:Haida NanoPro CPL 72mm
上图在拍摄时使用CPL降低蓝天明度,更好的将云彩与天空背景分离,除此之外,前期的分离也可以很好避免在后期对天空再作进一步压暗时云与天空背景衔接处出现断层现象。
拍摄:罗秋生 70mm接片
在我使用超广角拍摄的理由里面,追求夸张的透视会比追求宽广的角度更充分些,其实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理由,却在很多超广角用户身上发生了偏差,把超广角为何拥有独特魅力的功劳都归于宽广,而不是透视。
但是这种夸张的透视并不是“硬通货”,比如上面这个场景,如下右,超广角将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进一步加强,使墙壁占据画面很大一部分,而塔楼却被缩小,当使用70mm接片拍摄时,同样的宽角度,因为长焦对透视的压缩效应,建筑物之间的大小比例及主次可以得到更合理的安排。
拍摄:罗秋生 滤镜:Haida NanoPro CPL 70mm接片
使用CPL对树叶消光,过滤树叶上讨厌的白色反光,使调色及锐化的难度降低。
拍摄:蜗牛
肖像的魅力之于我而言,便是他可能会成为我心目中那份味儿的一个浓缩,要是若干年后聊到那个在芬兰湾的下午,浮于心中的说不定是一张当时的面孔。
快门的刹那,凝固了这个人的曾经、现在、将来,他的文化与内涵就深藏在那双眼睛的背后,久而久之,面孔便成为了我心中的一个符号。
拍摄:罗秋生 闪光灯:佳能600EX ii
对环境的交代可以使画面变得更令人深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闪光灯,为主体补光的同时可以很好的增强人物质感,改变人物与环境光的关系,也为最终效果增添了一份舞台感。
超广角低角度拍摄,在人物左前方单灯无线引闪直闪。
拍摄:蜗牛 滤镜:Haida 100系NanoPro 软GND 0.9
使用中灰渐变镜压暗天空,防止云彩高光过曝。
拍摄:户外阳光
在后期的调色中,思路会容易被常年累月形成的处理流程所固化,当然好处是拥有自己的风格,坏处则是容易陷入局限的思路中,在探寻美的道路上,也可以偶尔任性一把。
拍摄:罗秋生 滤镜:Haida 100系NanoPro软GND 0.9
使用中灰渐变镜后,调整角度滤镜角度,重点偏向减少画面右侧天空及高光部分的亮度。
拍摄:户外阳光 200mm接片
滤镜:Haida100系NanoPro硬GND 0.9
严格来说,长焦镜头与软中灰渐变镜不能同时使用,因为渐变会被长焦镜头的特性所模糊,使渐变不明显,无法全范围使用渐变镜。
严谨的用法是计算出使用距离后在滤镜与镜头之间增加延长筒,可这样会带来很大的不便。
一个折衷的办法是使用硬过度渐变镜,这样在贴近镜头使用时近乎等于正常情况下的软渐变。
拍摄:户外阳光 200mm接片
滤镜:Haida100系NanoPro硬GND 0.9
严格来说,长焦镜头与软中灰渐变镜不能同时使用,因为渐变会被长焦镜头的特性所模糊,使渐变不明显,无法全范围使用渐变镜。
严谨的用法是计算出使用距离后在滤镜与镜头之间增加延长筒,可这样会带来很大的不便。
一个折衷的办法是使用硬过度渐变镜,这样在贴近镜头使用时近乎等于正常情况下的软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