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技术与艺术发生碰撞,M15诞生了;当M15与灯泡头发生碰撞,大片诞生了!M15滤镜支架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自从有了它,就彻底摆脱了在灯泡头上使用滤镜的繁琐操作。
如果有一只镜头能够让风光摄影师魂牵梦绕,那它一定是一只优秀的灯泡头!
如果有什么事情能让风光摄影师又爱又恨,那一定是给这只灯泡头配一套轻便快捷操控性好的滤镜系统!
都快2020年了,在这么二的年度里,发展了几十年的滤镜系统还在比拼什么呢?
架子的做工?细节?手感?滤镜的镀膜?肖特基玻璃?通通不是,因为在9102年之前,这些问题通通都被解决了!
对于灯泡头滤镜系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做到轻便快捷。以前,轻便快捷是个难题;今天,自从有了M15滤镜支架之后,这个难题也解决了!
今天的测评分享来自风光摄影师李勇,接下来让我一起看看这篇干货满满的测评吧!
李勇
理学博士,畅销书《RAW数码底片演义》作者
Haida滤镜品牌合作摄影师
《摄影之友》合作摄影师
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创意+CFP)
图虫网资深摄影师和2015年度优秀摄影师
摄影培训师,2015年度视觉中国创意摄影大赛优秀奖。
1、灯泡头+滤镜=难?
为什么非要选择灯泡镜头?
灯泡结构在大光圈超广角镜头上的优势,是风光摄影师选择灯泡头的唯一理由。现在焦距短于16mm的大光圈超广角镜头,可以说被灯泡头垄断了,为了获得优秀的成像素质,灯泡头成了超广角的最佳选择。
为什么要使用滤镜?
这也是风光摄影中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虽然现在后期软件越来越强大了,但有些效果如果在拍摄时不使用滤镜,要么后期很繁琐,要么后期也无法解决。
通过下面这张对比图就能说清楚这个问题。
注意太阳周边和水面的差别。GND0.9消除了太阳周边天空大面积过曝的情况,ND1000延长了曝光时间,消除了水面波纹。
通过前后对比可以发现,这两张照片主要有两个区别,一是亮部和暗部的曝光,二是水面的效果。要想保证阴影曝光正确,同时天空不会出现大面积的过曝,需要使用到中灰渐变镜GND;如果想延长曝光时间,柔化水面,需要使用到减光镜ND。
因此,要通过一次快门曝光获得这两个效果,需要同时用到两片滤镜。否者,即便是现在动态范围最大的数码相机也难以获得平衡的曝光,即便使用最低的感光度和最小的光圈,也难以获得长达十几秒的曝光时间。
为什么灯泡头不容易加载滤镜?
主要是两个原因:
一是灯泡头前面没有螺纹结构(否则也不叫灯泡头了),无法通过螺丝紧固的方式将滤镜支架保持在镜头前端;
二是灯泡头的直径相对都比较大,再加上视角很广,需要的镜片尺寸大(一般宽150mm),从而架子也会很大。
随着微单的普及,短法兰距给镜头的卡口端预留了很大的空间,可以实现滤镜后置,但后置的滤镜还不能完全取代渐变镜,因为渐变线还无法上下移动。所以,后置滤镜可以用于减光镜,还难以用于渐变镜。
因此,方片滤镜还不能被后置取代,并且适用于灯泡头前端的渐变镜尺寸也难以缩小,在这些前提下,如何将150mm的滤镜系统尽可能轻便化,就成了研发重点。
2、M15滤镜套装到底有哪些优势?
1、 安装快
M15将三脚架的锁紧方式经过创造性的改造,融入到了滤镜支架中,在使用时,不需要卸下镜头,只需将支架放入镜头前端,然后通过扳动扳扣或者旋转旋圈就能快速将支架安好。
而早先的支架在使用时,需要先卸下镜头,然后将支架的转接环套进去,最后再将架身与转接环旋紧卡在镜头上。这个过程是很繁琐的。
现在,M15可以将支架直接卡在镜头前端,只需一两秒就完成了安装,不再需要拆卸镜头。
2、可以通过磁吸使用圆形滤镜
M15不但可以使用方片滤镜,还能使用圆形滤镜。圆形滤镜的安装既不是卡扣,也不是螺纹,而是快捷的磁吸方式。这个改进不但实现了快速安装,还缩小了滤镜体积,更主要的是,在低温环境下使用更方便。
3、 双拨轮设计
M15支架上设计有两个对称的拨轮,在使用磁吸式偏振镜CPL时,可以通过这两个拨轮旋转CPL,实现精准的消光控制,让摄影师更专注于取景器中的画面变化。
4、兼容性好
如果不打算购入新的磁吸式滤镜,M15仍然可以使用原先购入的150mm方片滤镜。并且,M15不但可以用于灯泡头,还可以通过多种转接环用于不同口径的常规镜头上。
综合来看,M15不但做工精良,细节完美,而且融入了当前灯泡头关于滤镜快速安装、便捷操控的所用元素,可以实现镜头前端快速安装,也能通过磁吸加载圆形滤镜,双拨轮操控CPL十分灵活。
用于常规镜头的M10滤镜支架曾经给我留下过深刻印象,这次使用的M15再次给了我一次惊喜。这两款滤镜已经不只停留在技术层面,甚至可以把他们当做艺术品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