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分享

11.png

城市风光是大多数摄影爱好者都很容易接触和上手的一类摄影题材。但这类题材是有别于户外风光摄影,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城市风光摄影作品由于机位等限制因素,都会出现较高频率的“雷同”现象”。


而摄影恰好又是一门极具个性化的艺术,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机位内拍摄不一样的城市风光呢?今天笔者会从前期规划到现场拍摄给大家分享一个实例。

盛勇

米拍年度第六届十佳新锐摄影师奖

“米拍-传递光影,珍藏雅昌大赛奖”

“米拍-发现,城市之光大赛奖”

作品"The Horse Whisperer"入选《财富人生杯》首届多伦多国际摄影展


如何拍摄出【绝无仅有】的城市风光作品?



1、拍摄【城市风光】,机位很重要 


拍摄城市风光,重中之重当然是“机位”。有了一个比较好的机位,便有了一张城市风光作品的雏形。

自己从未排斥拍摄一些网红机位,因为一张作品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被摄主体,而更多地取决于摄影师对被摄主体的独特理解。


官2.png


城市风光摄影在本质上的确有别于户外风光摄影,相比而言,户外风光摄影给予了摄影师更多的探索空间,而一座城市里比较好的摄影机位确实是“有限”的。那么我们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发挥自己“无限”的想象力呢?


建议大家可以上一些摄影作品网站查阅自己打算要拍摄的被摄主体,这样在到达现场前,内心会有一个摄影预案,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想拍摄上海卢浦大桥,首先就要考虑现场环境是什么样的,要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和机位去拍摄等等一些问题。


可以随便点开摄影作品分享网站,例如“图虫”“500px”等,搜索关键词:“卢浦大桥”,会出现以下画面:

图片1.png


先抛开个人审美,其实这类图片已经可以给我提供大量的前期拍摄信息了。我们不仅可以从图中得到被摄主体一天不同时间段大致的光线变化,还可以了解到被摄主体所处的周围环境


首先从照片构图上看,大致都存在主体不突出,画面构图杂乱;再从色彩搭配分析,大致都存在色彩不统一,搭配不和谐等问题。而正是由于这些因素考虑不周,才有了千篇一律的城市风光照片。于是,就要思考如何在这一“网红”拍摄地,拍摄出一张与众不同,专属于自己的“卢浦大桥”了。


2、前期构图分析很重要 


首先从前期构图上分析,大部分人采用横构图方式,囊括了太多与被摄主体不相干的元素,这使得照片主体不突出。我观察到其实卢浦大桥岸边的一些碎石可以作为很好的前景,那么能否采用竖构图方式将前景的碎石与远景的桥梁较好地搭配在一起?


其次,每当夜幕降临,霓虹灯五颜六色,光彩夺目,而正是由于这些五颜六色的颜色杂糅在一块,使得一张城市风光作品色彩处理不够统一,给人一种色彩“脏”的感觉。


于是在未拍摄前,我内心的预案是尽量降低杂色对被摄主体颜色的干扰,选择一个蓝调时刻拍摄,使得前景碎石呈现的冷调与远处桥上灯光散发出的暖色光遥相呼应,形成一个冷暖对比的基调。


3、现场拍摄 


那么当做好这些前期拍摄准备与摄影预案后,我就来到了拍摄现场。来到拍摄现场后,我并未着急架上三脚架拍摄,而是围绕着被摄主体走了走,希望能够寻找到不一样的构图方式去呈现一个不一样的卢浦大桥。

图片2.png


和我心中预想画面差不多,可以从卢浦大桥的另一侧拍摄到带有质感的碎石前景画面。于是走走停停,在这个位置架上了三脚架。


静待夜幕降临,等待Blue Hour。为了进一步使画面中的江水更加柔和,营造出更加梦幻的画面。在这使用了Haida Nanopro ND1.8拍摄。在保证正常曝光的前提下,进一步延长曝光时间,才有了以下一张作品:夜色卢浦

官3.png


那么现在回头看看,其实最后摄影成片和拍摄前准备的摄影预案是差不多的,所以摄影很容易上手,但难在思考。最后感谢对我一直大力支持的Haida滤镜,正是有了这么优秀的滤镜厂商,才使得使用滤镜时,原片在色彩和质感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还原。